別一直說教!兒童心理學家直言「對孩子發洩大道理」不是好家長 做好3點「與孩子越走越近」

確實,一般來說,經常對孩子發泄大道理的家長,根本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家長。

他們沒有針對孩子的不同情況,進行對應的教育,沒有對孩子進行深刻的認識和理解,對孩子沒有足夠的尊重和信任等等。


Advertisements

而家長覺得孩子需要說教這件事本身,也側面地印證了家長自身的榜樣作用,並沒有做好,所以,對孩子沒有造成積極的影響。

也可以說,家長在孩子身上看到的很多缺點和不足,其實都是來源於家長本身。

對此,李玫瑾教授還提出了幾個,關於對孩子進行日常家教的重要因素。


首先,一個合格的家長,需要對孩子有一個深刻的了解。

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深刻的了解,其實是一個教育孩子的基本因素,因為家長要是根本就不了解孩子,那就無從談起教育了。

只有真正的了解孩子,家長才能夠找出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,才能夠知道孩子的不足,才能夠讓家教起到最大的效果。


Advertisements

所以,合格的家長平時會注重和孩子的交流溝通,是懂得在溝通中傾聽孩子的話語。

只有這樣,家長才能夠及時地發現孩子的成長問題,才能夠了解孩子的真實狀態。

當然,這裡還要著重提醒一下家長,溝通交流都是相互的,並且和孩子的親子交流中,要知道孩子才是交流的主要因素,我們是需要通過交流來了解孩子的。

所以家長不要在交流中太過主導,只知道自己喋喋不休,卻不讓孩子說話。


Advertisements

其次,家長要對孩子保持應有的信任。

家長對孩子頻繁說教的行為,其實就是一種不信任的行為。

因為重複提及某一道理,不斷地對孩子提起,孩子就會覺得家長認為自己沒有聽、沒有做、沒有認識到,而自己明明已經聽進去了,甚至已經在很好地實施了。

這就會導致孩子覺得家長不信任自己,甚至會引起而激發一些內心的恐懼,因為這種不信任,也可以被孩子理解為不重視、不在乎、不尊重等等。


最後,家長要以身作則。

其實這一點已經是老生常談了,家長要明白,言語說教是一種無形的東西,孩子無法進行詳細的模仿和學習。

只有以身作則,給孩子展示了正確的目標,孩子才能夠明確自己要達到的目的,從而成長得更有效率。

有些家長老是覺得,自己是大人,和孩子不一樣,大人的一些行為孩子不能有,但是大人能夠有等等。

其實,這就是找藉口、就是怠於家教、就是對孩子不負責,除此之外,還能有什麼原因?

所以,家長要是有心教好孩子,就別老是給自己找藉口。

Advertisements

回首頁

2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