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癱瘓父親上大學!單親女一人挑起「生活重擔」攻讀到碩士 17年後「苦盡甘來」未感覺人生凄涼

  • 2022-07-27 14:40

「那是我過得最凄涼的一個春節,父親咳嗽、便秘、拉肚子,天天在折騰,除夕那天他終於累了睡著了。房子里很冷,外面還下著雨……」

2005年,武漢大學。

珞珈山附近的一棟破舊公寓。

在那個闔家歡樂的冬夜,一個年輕的女孩,蝸居在一個10平方米的樓道隔間,沒日沒夜地照料著病榻上的父親。

雖然身心俱疲,可她的眉宇間始終橫著一抹堅毅。

一年前,女孩以763分(廣西升學考標準分制,滿分900)的優異成績,從廣西合浦考入武漢大學。

沒想到這份喜悅竟然延續不到第二個春節,父親就因為突發腦溢血,偏癱不起。

眼瞅著馬上就要開學,父女倆相依為命,女孩不可能扔下父親不管。

於是,女孩暗自做了一個決定:帶著癱瘓的父親上大學。

一年後,女孩的事迹登上《新聞聯播》,被寫入《人民日報》,走進千家萬戶。

她就是黃來女。

這個名字,曾經感動過無數人,也見證了一個寒門學子的風雨兼程。

1989年,黃來女年僅4歲。

母親不堪生活的壓力離家出走,自此杳無音訊。

不久,父親臨時工作的縣文工團也解散了。

致命的打擊接踵而至。

這個貧困的家庭,在風雨飄搖中,眼看著就要垮掉。

萬般無奈,父親只能帶著年幼的女兒四處打工。

他們去海邊挖過海螺,推著裝糕點的三輪車鑽過偏遠的山村……

父女倆幾乎沒在一個地方長久安頓過,哪裡有生意,他們就往哪裡跑。

因為顛沛流離、生活艱辛,黃來女小學時曾兩度輟學,只上到三年級。

對於很多人來說,這樣的童年應該是灰色的,可黃來女卻告訴我們:

「雖然從小過得清苦,但自己從未感覺人生凄涼。」

那些晦暗的日子裡,父親用他的樂觀為女兒的童年染上了一抹明媚的亮彩。

黃來女永遠忘不了,父親在煤油燈下,一字一句教自己讀書的面容;

也始終記得,苦澀的黑夜中,父親給她拉二胡、為她縫製衣裳的身影。

因為父親總能苦中作樂,只要有父親在,黃來女從來沒有失去過家的溫暖。

知乎上有一個問題:

「你覺得什麼人最牛?為什麼這樣覺得?」

很喜歡一個高贊留言@程浩說的一句話:

「真正牛的,不是那些可以隨口拿來誇耀的事迹,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。」

幾年後,父女倆返回老家,黃來女直接升入五年級,並以全鎮第一的成績考上國中。

後來更是因為成績優異,高中學費全免,升學考又在千軍萬馬中闖過獨木橋,考上武大。

「人們肯定想不到,當年那個推著三輪車,到偏遠的村莊去賣糕點的小女孩,有一天能讀上大學,並且是如此美麗的武漢大學。」

站在珞珈山的櫻花樹下,黃來女父女滿眼都是未來的似錦繁花。

可是命運的韁繩,在曙光露出的一剎那,再一次悄無聲息地拴在了這對苦命人的腰間。

災難來得很突然。

起初父親來武漢打工,打算陪黃來女一起過年,誰知一天傍晚,他摔倒在地後嘔吐不止。

緊急送醫,被診斷為腦出血,醫院還下了病危通知書。

因為搶救及時,父親總算熬過這場危機。

可出院不到6天,再次病發。

隨後的檢查還發現父親患有糖尿病、腦梗塞和膀胱癌。

這一次,父親不僅右身癱瘓,而且神志喪失,無法開口說話,甚至連女兒都不認識了。

那一天,是大年初三。

新年剛剛開始,可是快樂屬於別人。

父親的病治療周期很長,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全壓在黃來女的肩上。

於是,她拚命地去做兼職,最多的時候一個月做三份家教,還在學校勤工儉學。

為了方便照顧父親,黃來女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很小的隔間。

那些日子,她每天早上6點起床,準備早餐、幫父親洗漱、打針吃藥。

中午下課,還要趕回去做午飯,替父親熬藥。

晚上安頓好父親後,坐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到漢口做家教,回到家通常是10點半以後了。

除此之外,黃來女每天把自己的伙食費嚴格控制在10元以內。

為了讓父親更好地恢復,她還自學了基本的體療指法。

女孩子力氣小,每一次治療,都要耗盡全身氣力。

即使在寒冷的冬日,也會累得大汗淋漓。

也許是父女連心,又或許真的情動天地。

一天,黃來女正在給父親做體療,突然聽到父親的喉嚨里發出了「噢噢」的聲音。

然後兩道親切柔和的目光,落在她的臉上。

父親醒了。

那一刻,黃來女喜極而泣。

父親也不禁淚流滿面。

雖然無法動彈,可女兒受的苦,讓他心如刀割。

之後,在黃來女的悉心照料下,父親漸漸康復。

連醫生也難以置信。

命運的車輪碾過黃來女瘦弱的脊背,幾乎已經把她壓入生活的泥土裡。

可是,她掙扎著又往前走了很長很長一段路。

「我覺得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,這是做兒女應該做的,爸爸為我付出了這麼多。

「世上最悲哀的事情是子欲養而親不待。我絕對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。」

這是一個奇迹嗎?

這只是一個女兒的信仰。

黃來女曾說過一句話:

「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是學校,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是可以上大學。」

照顧父親的日子裡,黃來女也沒有耽誤自己的學業。

你可以看到她在深夜昏黃的燈光下,翻開書本;

也能看到病床前,她一邊守著父親,一邊學習的身影。

黃來女的同學曾向到訪的記者講過一件小事:

「有一次,我幫她照顧她爸爸,看到她那些英文版專業課教材中的圈圈點點,突然覺得很慚愧。

「因為雖然有比她多得多的時間,但我們也很少看那些教材。」

我不知道有多少人,在被生活一次又一次捶打之後,還能夠緊咬牙關。

可每當黃來女被命運逼到牆角,展現在世人面前的都是一場又一場絕地反擊。

她說:「我無法選擇生活條件,但可選擇生活態度。」

一邊帶著父親治病求醫,一邊刻苦攻讀。

黃來女的學習成績不僅年年名列前茅,收穫獎學金,畢業前還拿到了保研名額,成為武漢大學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。

再往後,我們一起見證了黃來女的精彩。

2006年,中國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。

2007年,全國道德模範。

2008年,在武漢為奧運會傳遞聖火……

不過,比起這些光彩奪目的頭銜,我更喜歡和大家分享黃來女「成名」後的兩件小事。

一次,《人民日報》的記者去採訪黃來女。

在那間簡陋到極致的小隔間里,牆上貼著幾張貼畫,床前的茶几上放著小小的塑料花……

雖然一張病床佔據了一大半空間,但房間卻被女孩打理得「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」。

你問她,什麼是幸福?

她輕輕笑道:

「生活中總有一些美好的東西。太陽下山的時候,自己可以回家,而不是去醫院,那就是幸福的。」

能在最艱難的日子裡,保持一抹溫柔、一絲細膩,這樣的人,總能把日子活出光彩。

第二件,是黃來女「背父上學」事迹初登報刊的時候。

一位不知姓名的讀者,通過新聞媒體給她捐了500元。

而彼時全院同學先後3次自發地給她捐了3萬多元,並且學校已經為她提供了勤工儉學的崗位。

在熬過最困難的那段時間後,她基本謝絕了社會上的捐款。

這500元是匿名捐贈,她找不到那位愛心人士,便將錢轉捐給了學院的另一名貧困生。

黃來女說,接受了那麼多的幫助,沒有辦法一一回報幫助過自己的人。

但她會在有能力幫助別人的時候,儘力去幫助更多的人,將愛心傳遞下去。

人間有時真的很苦,若能心懷感恩、照亮彼此,生活便多了一絲甜。

黃來女為貧困學生做公益勵志演講

2009年,黃來女從武大信息安全專業碩士畢業。

自此,她便鮮少出現在公眾的視野。

直到《楚天金報》的一則報道,我們才知道她已經在廣州打拚多年。

當年,武漢大學曾有意推薦她留校,但她權衡之後還是選擇了奔赴遠方。

「留在武漢,我可能永遠只是那個孝老愛親的黃來女,其實人生還有很多種可能性。」

畢業時,她特意揭下了宿舍牆上的那幅「勵志青春——全國大學生先進事迹報告會」的海報。

帶著父親,踏上了新的征途。

後來她進入一家500強公司,那裡很少有人知道「黃來女」這個名字。

「大家做什麼,我就做什麼。拉材料、添加物料、修理器械,雖然累,但累並快樂著。」

默默耕耘,等到再次見諸報端,黃來女已經在公司做到了生產管理的職位,在大城市站穩了腳跟。

不過黃來女也有遺憾,父親多年前已經離她而去。

慶幸的是,她自始至終都陪伴在父親身邊,父親也見證了女兒苦盡甘來的那一天。

說實話,我們這輩子大概率不會像黃來女那般屢遭厄難,可也少不了遇到這樣那樣的難關。

黃來女的故事,恰恰告訴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:

這個世界有太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控制的,但正因為如此,我們才更需要好好讀書、好好生活。

因為這是我們人生中少有的,只要付出就一定有回報的兩件事。

最後和大家分享黃來女在《災難並不是生活的全部》中寫的一段話:

「我臉上常常掛著微笑。我並不覺得經過生活的磨難,就一定要有滄桑印記的臉龐和世態炎涼的心態。

「即便是最艱難的日子裡,也會有些美好的東西,有些值得開心的事情。當災難不可避免地來臨時,既然哭不能解決問題,那為什麼不笑呢?

「我一直相信,災難並不是生活的全部,最難的時候總會過去。」

文章參考:今日頭條

Click to show more